(記者 張麗霞)近日,記者從國家統計局漯河調查隊了解到,2022年,我市夏糧播種面積221.08萬畝,比2021年增加0.21萬畝,同比增長0.1%;夏糧平均單產514.43公斤,同比增長0.35%;夏糧小麥總產量113.73萬噸,同比增長0.44%。我市夏糧總產、平均畝產再創新高,夏糧單產和總產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以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相關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糧食生產,努力克服小麥播期延遲和前期苗情偏弱等不利影響,促弱轉壯、防病治蟲,加之后期科學管理、適期收獲,實現了夏糧增產豐收。
政策護航穩夏糧。今年,我市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落實補貼資金4940萬元,安排小麥促弱轉壯補助資金647萬元、“一噴三防”資金1051萬元、“兩病”防控資金1506萬元,并再次提高小麥收購價格。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負責人表示,一個個強農惠農政策“大禮包”,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為夏糧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科技抗災助豐收。今年小麥生產前期遭受秋汛內澇影響,播期明顯推遲,大面積出現晚播,中后期又遭受嚴重干旱影響。針對秋汛內澇影響,各縣區大力推廣晚播增產技術,積極落實“四補”措施,采取増施底肥、調整品種、加強病蟲害防控、增加播量等方式,降低了晚播帶來的不利影響。今年2月份以來,我市一直沒有明顯降雨過程,4月份以后麥田出現大面積干旱,各縣區積極組織抗旱澆麥,普遍澆水1至2遍,累計澆麥281萬畝次,有效緩解了旱情。
服務到位促增產。冬春季,圍繞培育壯苗、構建合理群體結構,我市各級農業專家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農民開展技術培訓。組織農業專家深入各縣區開展巡回督導指導,發放麥田管理技術掛圖3萬份、小麥促弱轉壯技術明白紙40萬份,推動“科技壯苗”行動深入開展,有效促進了小麥苗情的轉化升級。去年12月中旬和今年2月初、3月底,氣象部門3次衛星遙感監測,我市一類苗、二類苗占比均在全省排前三位。強力部署、高效推進以“兩病”為主的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累計防控病蟲害706.94萬畝次,有效提高了小麥病蟲害防控的及時率和覆蓋率。狠抓“一噴三防”措施落實,為小麥后期增粒重、提單產和防災減災打下良好基礎。
責編:瘦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