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下旬全市自然災害風險分析報告
近日,市減災委辦公室、應急救援總指揮部辦公室會同市教育、公安、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交通、水利、農業農村、文廣旅、市場監管、消防救援、氣象、應急、城市管理等行業部門對10月中下旬我市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了會商研判,現將10月中下旬全市自然災害風險分析報告如下:
一、自然災害風險趨勢
1.氣候趨勢預測
據漯河市氣象局2022年10月14日08時《二十大期間天氣預報》,預計10月16日至10月22日期間我市無降水過程,以晴好天氣為主。其中16-17 日受冷空氣影響,偏北風 4-5 級,最高溫度較前期下降7-8 度。期間最高氣溫 25 度左右,最低氣溫 3 度左右,早晚氣溫較低。
2.森林火災、病蟲害風險
近期天氣晴好,加之農事及生產用火增多,火源管理難度增大,森林火災隱患較為突出。另,10月份是美國白蛾第三代幼蟲瘋狂危害期,隨著蟲齡不斷增大,危害日益嚴重,可持續危害至10月下旬。除了美國白蛾,另有多種食葉害蟲也存在秋季爆發的隱患,如刺蛾、尺蠖、楊扇舟蛾等。
3.住建領域風險
主要存在大風引起大型施工設備傾倒、人物高空墜落、秋季短時強降雨等自然災害引起的房屋和市政建設工地深基坑受水浸泡位移、起重設備倒塌、城市內澇、地下建筑(構)物進水、城鎮農村危房坍塌等風險。
4.交通運輸領域風險
近期可能出現的寒潮大風、大霧團霧等極端自然災害,對道路運輸、水上交通、公路保通和交通工程建設可能造成不利影響,導致發生安全事故。
5.水利行業領域風險
重點是涉河在建水利工程,施工期間產生的建筑垃圾存在阻礙河道風險隱患。
6.農業領域風險
目前我市已進入小麥適播期,由于10月3-7日全市出現一次大的降雨過程,目前田間土壤墑情普遍較足,完全能夠滿足麥播需要,抗旱播種風險不大。影響當前麥播的因素主要是氣溫偏高,播種偏早易導致小麥冬前旺長,不利于構建合理群體結構,同時降低抗凍能力,不利于安全越冬。
7.文廣旅領域風險
秋高氣爽,旅游景區及公共文體場館人流量增多,大風天氣下,旅游景區大型娛樂設施、水上項目及星級酒店高層建筑存在倒塌、墜落、落水、擁堵踩踏、高空墜物等風險。
二、防范應對指南
1.各縣區政府(功能區管委會)及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結合本轄區、分管行業領域季節性風險特點,緊盯重點敏感時段,做好各項防范和應對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安全、平穩、有序。
2.要加強部門間聯合會商、信息共享、協調聯動工作機制,氣象部門要加強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為生產經營企業主動防范提供有效服務。各新聞媒體要加強預警信息發布和播報,引導教育城鄉居民提升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3.教育部門要不間斷開展校園安全專項整頓及督導檢查工作,針對室內外教學活動、校舍校車安全等重點環節和部位,實施全覆蓋排查,并持續加強自然災害的防范教育,定期開展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安全演練,提升廣大師生應對各類突發災害和緊急情況的自救互救能力。
4.自然資源部門要提前做好防火緊要期森林防火各項準備工作,加強防火隊伍培訓演練和防火機具、設備檢修保養,提升火情早期處置能力;加強防火宣傳和防火知識技能普及,開展秋季野外火源整治和秸稈禁燒專項整治活動,全面做好森林火災防范。加強森林病蟲害的監測及預報,嚴格落實《漯河市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相關規定,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及時采取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多種形式進行防范,確保林業生產安全。
5.應急、住建、城管、消防等部門要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加強對工礦商貿、?;?、建筑施工、橋涵、地下空間、深基坑等重點行業領域隱患排查和整治,堅持以“四不兩直”檢查、明查暗訪等形式,督促各生產經營單位按規定認真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
6.公安、交通部門要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監管,加強對駕駛員的安全教育,嚴防疲勞駕駛;加大對公路的巡查排查力度,重點加強橋梁、下穿、上跨、急彎、長大坡、臨水臨邊路段排查力度,積極開展公路搶通保通工作;加強“兩客一危”和重型貨運車輛監管,嚴查嚴管重點車輛通行安全措施落實情況;航務海事部門加強對庫區、航道、港口、碼頭、渡口、水上施工作業區等水域的安全監管,嚴格落實惡劣天氣禁限航措施,嚴禁客渡船等各類運輸船舶以及危險品船舶在惡劣天氣下冒險航行。
7.水利部門要加強對河道險工險段、涉河在建工程、行洪次生災害等方面動態監管和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密切保持與上游水庫、閘壩等單位的信息共享,嚴密監測雨情水情,精準預報水情水勢變化,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確保河道安全。
8.氣象、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天氣預報監測和預警,適時向群眾提供準確天氣信息和建議,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技術指導服務,組織專家農技人員,深入基層生產一線,及時發現、準確研判、切實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針對近期麥播氣溫偏高現狀,建議農戶在墑情滿足的情況下,盡可能在適期下限進行播種,同時注意防范降溫天氣對農作物造成的影響。
9.文廣旅部門要持續關注天氣情況,及時向經營主體單位發出風險提示,督促做好防范措施,該暫停運營的要及時暫停。加強對旅游景區及公共文體場館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檢查巡查,實時監控進入場所人員數量,嚴格按照“限量、預約、錯峰”的總體要求,認真落實實名制門票預約、掃碼驗碼登記等要求,建立安全生產、疫情輸入等突發事件熔斷機制,視情啟動《應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嚴防各類安全事件發生,確保文旅活動有序開展和公共衛生安全。
10.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應急值班值守工作,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保證通訊暢通,做好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和應急處置工作。各級各類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和社會救援力量要做好應急備戰備勤,確保遇有突發緊急情況能夠快速出動、有效處置。廣大居民群眾遇有緊急情況或發現安全隱患,請及時向屬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以便及時處置和搶險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