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平
11月14日,《經濟日報》在三版頭題位置推出《前三季度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 河南漯河以完備生態促發展》的報道,以短、新、實的新聞語言,生動展現了我市堅持“三鏈同構”打造完善豐滿的綠色食品產業生態,著力推動民營企業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發展活力的經驗做法。
綠色食品產業生態是我市的特色優勢。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鏈同構”重大要求,圍繞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大力推進以“六個打通”為代表的產業鏈體系建設,打造研發創新、檢驗檢測、質量標準、中國食品云“四大平臺”,全面提高農業生產與食品工業的適配性,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以雙匯、南街村、衛龍為代表的食品龍頭企業,在我市“產、城、鏈、園、人、文”一體推進現代化食品名城建設中,找準定位、擴大投資、倍增提速,實現了轉型發展和持續做大做強,為穩住經濟基本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業大舞臺,幫扶見實效。圍繞打造綠色食品產業生態,我市在招大引強、重點企業倍增工程、企業“三大改造”、細分領域專業園區、政產學研合作、供應鏈完善等方面,深入謀劃、精準幫扶、強化保障,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一流的環境和發展機遇。全市各級黨員干部在“萬人助萬企”活動中,一級帶著一級干,用心用情服務和抓好創新引領、重大項目謀劃、助企紓困等工作,以“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家的事,真心實意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實際行動,引導企業融入全市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體系和區域發展大格局,推動惠企政策精準滴灌、直達快享,骨干企業倍增提速、“老樹發新芽”,新的產業項目加快建設、“新樹扎深根”。
疫情特殊時期是高質量發展的“試金石”。由于產業之間鏈鏈相通、要素之間環環相扣、利益共同體相互賦能、抗風險能力全面提升,我市“產業生態圈”確保了企業和重大項目快速復工復產,讓產業發展更有韌勁、更有活力,經受住了疫情特殊時期的嚴峻考驗和立體檢驗,呈現出勃勃生機。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第二產業增加值、食品工業增加值、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等經濟指標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良好勢頭。9月底,我市助推民營企業擴投資強活力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通報表揚。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在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時刻,我市提出了“大干兩個月 沖刺全年紅 以實際行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要求,必將引領和激勵更多的民營企業家,以新發展理念繪就高質量發展藍圖,主動融入我市綠色食品產業生態,推進防疫和生產經營雙線嵌合,不斷提高項目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綠量”, 激發民營經濟澎湃活力,在奮力推動“單項工作爭第一、整體工作創先進”,爭當全省“奮勇爭先、更加出彩”排頭兵中作出表率、彰顯擔當、貢獻力量。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