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都得量體溫,家里沒急事兒不能出去溜達了。”“你從哪來啊?你這車不是本地的啊,按規定不能進入小區,你別不樂意啊,你們從外地回來,不管有沒有被感染,都得在家呆著,不能出門兒,有什么需要盡管聯系我們,有困難咱一起想辦法……”年邁66歲的老黨員關超良,沒有任何怨言,他胸前戴的那枚黨徽格外耀眼,干起活來也格外認真,按照出入登記、測量體溫、車輛消毒等要求,對進出社區人員嚴格把關,不放過一個人員,不放進一輛外來車輛,最大限度的阻斷病毒傳播途徑。
“同志,非常時期,請減少不必要進出,出入小區一定要戴口罩,注意做好防控,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家人,我這有個新的,你快戴上吧。”13日上午12時,正在值班的青年志愿者張海軍,對一外出未戴口罩的住戶進行勸阻。疫情防控部署以來,張海軍像往常一樣,工作有令必行,這次又主動請戰防控一線。他所分包的防控點位雙龍社區里水康城小區,盡管日常值班戴著口罩,看不清他的樣子,但小區的業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是因為從早7點半到晚8點,他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大伙都稱他為蒙面的“紅志愿”,不僅如此,張海軍還時刻謹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退伍軍人,在值班過程中,一旦發現其他監控點出現防控不力的問題,他也毫不留情地在工作群中指出,與分包人員聯系溝通,加強問題整改。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自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源匯新區黨工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區直分包單位黨員、社區在職黨員、社區黨員、“雙報到”黨員充實到疫情防控工作最前沿,按照區域相近的原則,在96個疫情防控點位中成立11個一線臨時黨支部,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900余名黨員在抗擊疫情一線中勇擔當,在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地方沖在前,用實際行動為轄區6.5萬余名群眾構筑起了一道道紅色安全屏障。
在大力推進群防群治工作中,該雙龍社區還充分發揮物業管理力量,在樓院黨小組的帶領下,動員轄區內小區物業、黨員、樓棟長、熱心群眾積極參與,在小區、院落、樓棟設立疫情防控點位,在社區黨支部統一指揮下,組織人員排班值守、發放宣傳手冊、登記人員車輛、勸返外來人員,對居家隔離人員進行電話慰問和心理疏導,對小區樓道、單元門、樓梯扶手等公共區域進行消毒。通過黨組織的示范引領,1000余名群眾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先后收到社會各界愛心,醫用酒精和消毒液3000升,火腿腸、水果、蛋糕350箱及口罩、現金等,極大緩解了當前防疫物資緊缺的現狀,鼓舞了轄區干群群防群控、聯防聯控戰役情的斗志和必勝信心。
針對轄區內120個小區中,76個無物業管理、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的小區、院落、樓棟,源匯新區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成立由科級干部擔任防控組長“三無”小區工作小組,把分散在轄區在“三無”小區、院落、樓棟全部納入管理,強化黨建引領、完善網格管理,構筑“黨小組長—樓長—門洞長—戶長”四級疫情防控架構,實行兜底管理。同時,發揮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助力戰“疫”一線,在疫情防控狙擊戰中建立共建機制,充分發揮雙方黨組織“堡壘”和黨員先鋒作用,組織社會力量,與轄區共建單位黨員全部下沉社區網格,編入臨時黨支部,認真履行疫情防控職責,充實加強一線疫情防控人員力量。
“在我們村組、社區、小區院落、樓棟,隨處可見“紅馬甲”,他們佩戴黨徽,主動認領“責任田”以普通黨員,普通干部的身份參與工作,他們下沉在第一線,干在最前沿,以落實聯防聯控措施,為人民群眾守護家門,全力奪取戰“疫”,我們必勝”漯河市源匯新區黨工委書記王立新動情地說。(通訊員:閆?。?br />
責任編輯:黃曉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