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蒿中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和系統部署,我們將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抓好貫徹落實。”近日,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宏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局將聚焦省委綠色低碳轉型戰略,圍繞市委“環境建設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目標,深入研究課題,深度謀劃項目,保持攻堅力度、延伸攻堅深度、拓展攻堅廣度,全力深化污染防治百日攻堅行動,聚力推動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再上新臺階、污染防治攻堅取得新成效。
扛穩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出的新部署,結合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際,開展調查研究,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生態規律的認識,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戰略高度謀劃工作,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破解污染防治攻堅難點堵點。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領悟的真理、迸發的熱情轉化為攻堅克難、創新突破的實踐力量。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認真盤點梳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問題,找準癥結,理清思路,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下功夫,堅決完成省、市確定的年度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各項目標任務,以完成目標任務的質效來檢驗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效。
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工作,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堅定不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優化,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綠色成為漯河發展的亮麗底色。
持續強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堅持“項目為王”,聚焦企業重點、難點、堵點、痛點問題,上門指導、開門納諫、跟蹤問效,“一企一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通過提前介入、主動服務,推進投資項目承諾制、環評豁免改革,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實行“網上辦”和“不見面”審批,做到應批盡批、能批快批;優化環境執法監管方式,堅持分類施策、差異化管控、精準化管理,完善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推行不打擾執法模式,對符合環保治理標準和要求的企業和項目實施污染管控豁免制度,更加有力有效推動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形成與治理任務、治理需求相適應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健全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機制、生態環境法律法規制度,健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生態保護補償、排污許可等制度,完善生態環境資金投入機制、碳排放權交易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制度。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監管能力建設。構建生態文明建設全民參與行動體系,開展“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宣傳活動,強化公民環境意識,推動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鍛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以抓好省委巡視整改任務落實為抓手,持續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積極營造“提升能力、鍛造作風、實干立身、爭先出彩”濃厚氛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落實好教育管理監督黨員職責,進一步激勵廣大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人才支撐。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