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縣皇帝廟鄉吳集村曾是省級貧困村,但在短短數年間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蛻變成村強民富的典范,這其中離不開駐村第一書記劉樂等人的付出。日前,記者走進榮獲漯河市2021年度“文明家庭”的劉樂家里。
2020年3月,劉樂被市紀委監委派駐到吳集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駐村的近三年時間里,劉樂和妻子、女兒聚少離多。“我的妻子既要照顧年幼的女兒,又要照顧年邁的老人,很辛苦。但她總說,家里有她,讓我安心工作。”說起妻子朱昭蕾,劉樂的愧疚之情溢于言表。夫妻兩人每晚都會在電話里相互傾訴工作及家庭瑣事,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朱昭蕾不會因為丈夫工作忙碌而抱怨。劉樂也會在周末回家的時候,為家人包餃子、烙菜饃。
沒有后顧之憂的劉樂,全身心投入駐村工作中。他先后經歷了脫貧攻堅收官和鄉村振興開局,爭取項目資金700余萬元,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改善村內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條件。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5戶142人全部實現穩定脫貧。
“如何在駐村期間為村里留下一些可持續增收的項目,增強村級自主健康發展的能力,才是最需要考慮和謀劃的事情。”劉樂說,大蒜種植是吳集村的傳統優勢產業。2021年,大蒜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落戶吳集村。項目投資300余萬元,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為主體,對流轉的280畝地進行高標準改造,配備拖拉機、耕地機、種蒜機、收蒜機、無人機等農機設備8臺,建設大蒜展示館1座,并對管理和種植人員進行系統化培訓。如今,大蒜種植已成為吳集村一張亮麗的名片。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21萬元。相比2020年,村民年均增收1000元。
采訪時,談起吳集村的大小事,劉樂都有一句口頭語:“我們村……”村民告訴記者,劉書記以村為家,以民為親。2020年10月,劉樂的左腳出現明顯腫脹。經檢查,確診為踝關節軟骨壞死。盡管醫生和單位領導建議劉樂在家休息,但他考慮的是,村“兩委”班子剛組建一個多月,且年底各項考核驗收、觀摩評比和各級慰問活動集中,于是決定一邊在村內修養,一邊兼顧工作,兩個多月沒有回家。妻子對此沒有怨言,只是時常在電話里叮囑丈夫工作時多注意身體。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是家人相互理解和包容。我很幸運擁有一個正能量滿滿的家庭,讓我能在基層崗位上安心地堅守。”劉樂說,夫妻間的感情也在彼此信任、依賴中越發深厚。(記者:楊旭)
責編:翟婷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